(202109更新)「我們的製作技術非常艱難,你真的懂日文嗎?」「歡迎你來見學(參觀),但很抱歉,我們不接受海外媒體採訪拍照。」以上是我開始寫書以及為兩岸三地寫專欄文章以來,陸續遭受過的差別待遇。印象最深的有三次,包括世界遺產平等院。(以下文多圖少,慎入)
byodoin15.jpg    
 


過去承蒙出版社與各方支持,陸續出了兩本書。第二本書《極上京都》出版後,許多讀者、親友無不「敲碗」期待我寫續集。但我「難產」,不是因為怠惰不想寫,而是寫書的過程太像是「苦行僧的修行」。一直到2020年為止,陸續有幾家出版社與我聯繫,通常都是「理念」差距與「條件」談不攏而告吹。我後來就對出書一是看很淡了。只是,偶爾夜深人靜,我也會為自己抱不平,甚至不知道自己當年到底是哪來的勇氣和毅力,竟然可以靠自己一人完成企劃、聯繫和實地採訪。讓我說給你們聽。
極上京都立體書封

①世界遺產平等院:日本以外只能使用超低解析度的官方授權照片
「關於海外印刷物,我們只能提供最小像素尺寸的官方照片。」當時我依照標準程序申請攝影&揭載許可(刊登許可)時,平等院的住持這麼回覆。
以下這張平等院鳳凰堂的照片,是我拍的,我擁有著作財產權,可以自由上傳在個人網路平台,包括個人臉書、粉絲專頁以及IG、部落格....等等,但 是 不 能 用 在 我 寫 的 書(包括雜誌專欄或是需要付費才能閱覽的網路文章...等)裡面。
理由是:紙本書、雜誌是商品,屬於有營利目的,那麼這類的「商業行為」想要刊載平等院的任何照片的話,依照平等院的規定是,一律禁止使用。要用的話,就要向院方提出申請,請對方提供官方授權照片。再不然就是申請取材(拍攝)許可,在對方指定時間親自造訪平等院,由住持與負責窗口陪同在側,「監督」拍攝過程。得到核可的照片才能用在即將出版的書裡。(是不是好麻煩??)

平等院

所以,在極上京都的平等院這一篇文章中所使用的照片,都是經過平等院授權的。當時住持寄來了附上了蓋有平等院大印的揭載許可證(像簽合約書般一式兩份,我也必須用印回傳)以及揭載許可條件說明書...等等,非常正式。

這是當年我為了寫《極上京都》(2014年5月開始寫,寫了一年,於2015年9月出版,目前已絕版,尚有電子書)(特此附上網路書店連結,歡迎上網選購電子書 ,感謝)、向各大寺院神社申請官方授權照片時,領教過(學習到)的事。字字句句是事實。所以,當時我收到平等院授權使用的數張照片,當然不能用在我的個人網路平台。因此這篇文章當中不會出現那些「解析度超低」的照片讓大家看。(想一探究竟的話,請自行翻閱《極上京都》第13篇)

© 2018 Mandy京都進行式
轉載本站圖文請註明出處,商業轉載請先與本人聯繫。嚴禁複製文字、下載圖片、截圖以及去浮水印再發表。請勿侵犯著作權,謝謝。


②手工金平糖老店的拒絕方式是一直問:你真的懂日文嗎?
這些年來,因緣際會我曾為台灣、香港與大陸等平面和網路媒體撰寫專題報導以及固定專欄文章。一開始與日方接觸、自我介紹時會提到我是住在京都的台灣人,以及目前從事什麼工作(我有正職喔),同時也是自由文字工作者。言下之意即是,我是很努力學習日本文化的「外國人」,也有多年的採訪寫作經驗;假如這次採訪途中我的日文有什麼不足的部分,請對方多多包涵、不吝指教。通常都會得到受訪店家友善有禮的回應,並建立起初步的信任。
然而還是有幾次例外,其中以這家手工金平糖老舖最讓我感到OOXX。那次我依照程序,說明完採訪主題與內容大綱,接著告知將於何時何地出版,對應窗口一聽到我這麼說:「這篇文章會發表在北京的一本MOOK,預計將於XX(例如2018年4月)發行。」
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提到會在
北京(中國)發行?!
總之,接下來對方的態度就大變了。原本客客氣氣、配合受訪的態度,瞬間丕變,開始出現各種「質疑」甚至「刁難」。
對話如下(完全沒有添油加醋)

「我們的製作技術非常艱難,你真的懂日文嗎?」(該公司對外窗口在電話那頭,對著素未謀面的採訪者(我)說出這種話,真的是很不客氣啊,擺出不信任、不歡迎姿態了)
即使我說寫完後會翻譯成日文版先給他們確認,才會交給出版社進行邊修排版,最後印刷前也會在讓他們過目。但是對方繼續如此回應:「我們看不懂中文,翻譯過後的日文版的內容,與最後印出來交到讀者手中的中文版內容是否一致。」(繼續道出不信任的理由)
總 之 就 是 不 願 意 受 訪。


最後我當然不強人所難,我已經釋出最大誠意並努力進行溝通了,何必因為一篇文章而鬧得不愉快?!不寫這家具有代表性的金平糖老舖雖然可惜,我還是客客氣氣的跟對方道謝,並盡快與北京的出版社總編報告此事,迅速調整了原定的內容走向,改變受訪店家名單。
他們的手工金平糖比一般市售的要貴上好幾倍,但是吃了就知道,貴有貴的道理與價值。精緻美味程度完全沒話說!與其他用機器大量生產的普通金平糖,完  全  不 一 樣。吃過一次就難回頭。
高級手作金平糖  

本文所有圖片都是住在京都的作者(本人)親自取材拍攝,並花時間一字一句撰寫完成。
請勿抄襲、擷取、複製、下載圖片重製,請尊重原創,請遵守著作權。


後話1:
其實,要求我把原稿先翻譯成日文版,以及編輯過後付印前的最後排版(視覺呈現)必須先給受訪者審查、確認這一點,我完全能理解也願意配合,這是店家愛惜羽毛,重視形象的必然結果。
只是台灣出版界通常對這樣的「過程」會感到比較「不耐」甚至覺得「日本人好難搞」。

一般來說,翻譯成日文後交付給對方確認,通常要預留一星期(以上)時間,但台灣人做事一向都講求「快」(效率?!),所以會覺得「時間被耽誤」。再來就是編輯大人們會覺得如何編輯是他們的專業領域,為什麼日本人還要求最後排版必須再次過目確認?對此,我總是趁機「委婉」的向台灣的編輯大人們進行溝通以期達到互相理解與尊重。是的,日本人做事向來以「嚴謹」出了名,寧願事前花時間再三確認,也不要事後發現錯誤卻「木已成舟」無法修正。總之,與日本人合作,一定要預留作業時間。(同理,在此也希望未來可能邀請我撰稿的台港中編輯大人們,請不要把我當作一般部落客,我不是那種不告知店家、不取得授權就自行拍照然後寫稿甚至出書的文字工作者。我需要多一點時間進行事前溝通與確認。)


③拒絕海外媒體採訪的宇治茶老舖
這些年來我打電話或寫email預約採訪,讓我第一次吃閉門羹的,就是這家我個人極為喜愛的宇治茶老舖。對方拒絕的理由很婉轉,態度也相當有禮和善,畢竟是傳承兩百多年的老舖,有氣度。
丸久小山園

事後輾轉得知,原來他們曾開放給海外媒體進入位於宇治的茶工廠(可預約參觀),並在事前溝通時有明確告知,工廠內部某些地方以及某部分的製作過程恕不開放拍照...之類的。可惜有些媒體回到自己國家後沒有遵守當初的約定,而且類似情形不只一次,讓這家老舖很頭痛,防不勝防的結果就是,後來乾脆一律拒絕海外媒體採訪。
丸久小山園店內一隅
(圖說:攝於丸久小山園位於西洞院通的茶房,我當然是在獲得允許的前提下才拍照的)

當時我提出取材(採訪)申請時,一聽到我是為台灣的雜誌寫專題報導,是海外媒體,所以對應的窗口告訴我,歡迎我以「個人名義」預約入內參觀、體驗,但敬謝以「特派記者」身份入內採訪。這已經是七年前的事,現在(2021年)是否依然拒絕海外媒體入內採訪,我不得而知。話說,這一年半來因為疫情,很多店家的規則也都改變了。(嘆氣)
文創Life issue 2   
圖說:當時就是為這本文創生活誌撰寫抹茶特輯)

後話:
日本人做事一向有原則。即使台日關係再怎麼友好,怎麼可能因此破例呢?於是我在第一時間與台灣該雜誌的總監聯繫,轉而採訪另一家旗鼓相當的「福」字號茶老舖。(在答應受訪前,福字號老舖提出的問題可不少。經再三溝通確認後,最後總算接受現場採訪了。感謝。)
 


我也藉此機會再次「善意提醒」在台灣的知名旅遊暢銷書的作家們以及未來計畫要出書者,你們或許不清楚日本(尤其是京都)這些寺院神社的規矩,就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了這些「不能用」的照片,而且認為是自己拍的照片,理所當然擁有著作權,完全是「合法」「正大光明」的使用。同時,希望台灣各大出版社的編輯們,尤其是經營日本旅遊書籍相關的,請務必了解這些「潛規則」。
台灣自由時報採訪報導  
(圖說:當時為了宣傳第二本書,我曾回台灣進行兩場新書發表會,並接受了報社與電台的專訪。再次感謝當時採訪我的這位自由時報記者,整版介紹呢!)

 

以上僅列出過去幾年來,因為寫文章之故,我在京都遭受過的,印象最深的「不平等」待遇。 雖然事過境遷,但我目前還在異鄉生活,也繼續努力寫文字換取生活費中,採訪時遇到的各種挑戰,從來沒少過。同時,我也要再次重申,以上這些老舖,並不是針對我「個人」;而我這個當事人所寫下來的遭遇,是依照我的經驗、處境、認知與其他感受性的部分所詮釋的,即使客觀陳述事情經過,也多少會帶有某種程度的「主觀意識」。

延伸閱讀:
關於我的第二本書《極上京都》
 

©All rights reserved
轉載本站圖文請註明出處,商業轉載請先與本人聯繫。嚴禁複製文字、下載圖片、修圖與去浮水印再發表。請勿侵犯著作權,謝謝。


arrow
arrow

    mandyit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