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都的東山區山明水秀,這一帶有著極富盛名的清水寺、八坂神社,加上祇園白川畔小橋流水與京町屋的日式風情,一年四季都吸引著日本國人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。然而,繁華的祇園花街旁,有一座鬧中取靜的禪寺,安謐的在東山佇立了八百多年。它是京都最古老的禪寺,也是五山之一:建仁寺。

建於鎌倉時代建仁
2年(西元1202年)的建仁寺,以當年的年號為寺名,山號是東山。開山祖師是明庵榮西禪師,創建者是幕府將軍源賴家。

身為臨濟宗建仁寺派的大本山,建仁寺在創建之初曾經是天台宗、密教與禪宗三宗兼學的場所,後來才演變成純粹的禪宗修行道場。經歷了戰亂頻仍的幕府時代以及明治維新的「廢佛毀釋」法難時期,其境內多數建物均已遭拆廢。之後寺方並將大半土地上納政府,於是現今的建仁寺境域已比創建前期縮小了近半。目前主要的伽藍建物有四:勅使門、三門、法堂、方丈,以及十四座塔頭(子寺院)。

kenninji01.jpg  

開山祖師榮西禪師又被尊稱為千光祖師,也是公認的日本茶道之祖榮西於西元1153年上山(比叡山)修行,1168年渡宋留學,在中國的天台山接觸了禪法。1187年二度赴宋,入山習得了臨濟宗黃龍派禪法,並得到印可。1191年榮西回到日本後開始弘揚禪宗佛法,並在1198年時撰寫了『興禪護國論』,得到了將軍源賴家的支持與保護。榮西渡宋學習禪法時,也把中國禪寺的喝茶禮儀學了下來,並將中國的茶葉種子帶回日本,鼓勵大眾廣為栽植。當時的日本人雖然已開始喝茶,但僅流傳於官宦貴族之間。榮西不只鼓勵民間種茶,並撰寫『喫茶養生記』、傳授茶禮,故有茶祖之稱。

位於方丈西北方名為「東陽坊」的草庵茶席,建於安土桃山時代,採用二帖草蓆結構,是日本茶室的標準範本。而寺內開山堂附近亦立有茶碑以彰顯榮西禪師對日本茶文化的貢獻。寺方自1954年起,每年於榮西的誕生日(420日)舉辦「四頭茶會」以表達追思感謝之意。

 kenninji07.jpg kenninji08.jpg   

--建物巡禮--  
走過花見小路,從路底的北門進入建仁寺,立刻便將上一刻的喧擾塵俗拋到腦後。隨即映入眼簾的是陀羅尼鐘樓、法堂和本坊。從本坊買票後便可入內參觀方丈和法堂。本坊中庭的潮音庭,是仲夏時節被翠綠色的楓樹環繞著的苔庭,中央有三尊石和座禪石。我走進去,盤腿端坐在禢禢米上眺望中庭,這一刻無非是沈靜參禪的開始。

kenninji02.jpg  

列為重要文化財的方丈,屋頂採用銅板結構,是禪宗典型的建築格局,1599年從廣島的安國寺移建而來。內部的參觀重點是列為日本國寶的「風神雷神圖屏風」和方丈前的枯山水庭「大雄苑」。大雄苑的水波紋白砂象徵海、茂然的青苔和松樹與聳立的巨石象徵人間天界,構成了禪寺特有的莊嚴寧靜氛圍。您可靜坐於方丈廊下的木階上,參悟禪的精神。方丈內的風神雷神圖屏風全部採用金箔押繪當底,左雷神、右風神,叱吒神情,栩栩如生。這是江戶時代的知名畫家俵屋宗達晚年的巔峰代表作。寺內展示品為電腦複製的陶板畫,真跡目前寄置於京都國立博物館內。值得一提的是,建仁寺的拝觀門票也採用此圖像。

kenninji04.jpg kenninji05.jpg  

接著從方丈前庭的走道通往兼做佛殿使用的法堂。建於1765年的法堂也稱「拈華堂」,天花板上的「雙龍圖」是為了紀念建仁寺開創八百年(2002年)而作。由畫家小泉淳作在北海道一所小學的體育館內,耗時約兩年繪製而成。龍是佛法的守護者,各大禪寺的法堂天井均有其代表的雲龍圖。這張雙龍圖與其他只有一條龍的雲龍圖不同,雙龍代表共同協力守護佛法,傳達出更強的力道與堅定信念。

法堂南方即是名為望闕樓的三門。建於江戶時代末期的三門,近代(1923年)從同屬建仁寺派的安寧寺(位於靜岡縣)移築而來。「望闕樓」代表「望向京城御所的樓閣」之意。
三門兩側與前方古松參天,清風綠意,不禁令人想起詩仙李白『大庭庫』的詩句:「古木朔氣多,松風如五弦」。

kenninji03.jpg  

或許你已經去過了清水寺、八坂神社以及花見小路,但是對於建仁寺過門不入。那麼下次遊京都,建議您可以入內看一看,細細體會祇園花街的繁華與古刹建仁寺的幽寂。入世與出世,如此鮮明對比,卻又如此和諧共存。

 

**特別聲明:轉載本站圖文請註明出處,嚴禁擅自修圖後製、截圖、去浮水印再發表。請勿侵犯著作權,謝謝。 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ndy 的頭像
    mandy

    Mandy。京都進行式

    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