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前陣子我飛去香港拜訪「新假期周刊」(滑鼠點這裡)的編輯,調整並確認接下來的合作方向後,我們稍微閒聊,很難不聊到香港從2015年爆發的抹茶現象。尤其在中村藤吉第一家海外店選擇於香港尖沙咀開業時到達高峰,2016年更是一花開五葉,抹茶甜品、抹茶麵包、抹茶拉麵,各個商場都有抹茶專門店,種類五花八門。編輯問我:為什麼台灣、香港還有內地,這麼愛抹茶?Mandy你的看法是?
img_hk01.jpg  
(照片來源:中村藤吉官網)

我只能以個人淺見回答:因為華人有幾千年的喝茶文化,何況「抹茶」本來就是來自古代中國,興起於唐朝,鼎盛於宋朝,只是後來失傳了。
日本從渡宋學佛的榮西禪師(被尊為「茶祖」)到「茶聖」千利休,來自中國的喝茶文化因而日漸普及且被尊崇,加上戰國時代的大名包括織田信長、豐臣秀吉等人都熱衷舉辦茶會,再到京都宇治這些傳承已百年或數百年的茶舖......日本人在這將近一千年(從12世紀算起)的歲月裡,十分用心推廣與傳承(抹)茶文化,尤其近幾年來更是積極且有系統的在世界各處行銷「茶道文化」。茶道的「和靜清寂」令人神往,而抹茶甜品賣相出色又好吃,且因為富含兒茶素、葉綠素、茶胺酸、礦物質與維他命等等而被視為對健康有幫助,所以沒有不紅的道理。
然後回過頭來看本店在京都宇治的中村藤吉,現在傳承到了第六代(中村藤吉六代目),而每一代當家的都名叫中村藤吉。但在繼承家業前,他原本的名字可能是中村拓哉(舉例),接掌家業後就要改名叫做中村藤吉。這是所謂的襲名制度

年紀比我輕一些的編輯一聽有這樣的制度,露出驚訝的表情,他說希望未來我為「新假期周刊」撰文時,能多講一些老舖的故事以及相關的歷史典故。

在香港停留的那幾天,不誇張,走到哪裡確實都看得到抹茶甜品的蹤影,還有不少平價快餐連鎖店像是炸豬排丼等等,也將在香港開設海外店。日本料理(尤其是壽司、拉麵)進軍海外,屢戰屢捷,到現在我還沒聽過有人不喜歡吃日本料理。在香港工作幾年的好友S推薦我吃的美食(也是她平時愛吃常吃的),一半以上也是日本料理,包括しゃぶしゃぶ(shabushabu)、拉麵、創作料理...等等。我對好友說:「我只想吃道地的港式餐飲,那些日式的我在京都就吃得到,而且道地。」總之就是很固執,出外旅行時只想吃當地料理。現在想想,當時可能為難了好友。但她或許不明白,在京都要吃到好吃的港式飲茶或雲吞麵、燒臘飯,並不是容易的事。不好吃就罷了,還偏貴。所以,到了香港當然要努力吃在地啊。

話雖如此,我還是請好友帶我去「見識」一下中村藤吉第一家海外店的排隊盛況(據說要排兩三個小時)。原本位於尖沙咀彌敦道「The One」18樓的中村藤吉香港店,那天在電梯口驚見「已結業」三個字!啊?關了?發生什麼事??後來才知道,原來是搬家了。新址同樣位於彌敦道,預計將於今年五月底(2016)開幕。同時也開了「NEXT」外帶店。回京都後我特地上網到中村藤吉官網看一看,從照片看來,香港店的所有物件,確實跟京都一模一樣。
中村藤吉香港店The One  

我的結論:
一、中國失傳了的抹茶,被鄰國日本發揚光大,如今成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國粹(之一)。日本擅長將他處(他國)習得的技藝,保存並加以內化與調整,成為自己的「文化」,這點不得不令人佩服。
二、日本職人那份凡事堅持近乎固執,著重細節的用心,沒有不成功的道理。大和民族是我心目中,最擅長「一輩子做好一件事」的民族。


延伸閱讀:
京都絕品抹茶鬆餅
京都車站四大經典抹茶聖代
京都茶寮品抹茶


arrow
arrow

    mandyit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