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甚愛麵食。
在台灣,學校附近的市場裡有我從小吃到大的意麵、乾麵、陽春麵;住家附近的牛肉麵店,鎮日飄著獨家秘傳的湯底香。後來到台北讀書、工作,則偏愛吃日式拉麵以及所謂的外省系麵食,尤其是酢醬麵和豚骨拉麵。京都有不少遠近馳名的拉麵店。其中我仍鍾情九州豚骨風味的拉麵店,也常吃京都在地的中華そば(這裡的そば也是指拉麵而不是日式蕎麥麵)。
麺屋猪一
位於寺町通的猪一,是一家年紀很輕(2013年開店)卻實力堅強的後起之秀。小小的店門口前總是排着蜿蜒的人龍。店員時不時會出來管理排隊秩序,微笑卻堅定的叮嚀我們再往前站一點,唯恐打擾到隔壁鄰居做生意。
他們的招牌是支那そば。支那,China,顧名思義,是來自中華的麵。但猪一的支那そば與一般拉麵店的「中華そば」並不同。它的湯頭很特別,除了以雞骨和蔬菜熬煮湯底之外,還有白醬油和黑醬油口味;前者清爽有味,後者甘美濃郁。我很喜歡白醬油湯頭,甚至可以把整碗湯喝光。把湯喝光這件事,對我這個旅居日本的愛麵族來說,是比較稀有的;畢竟無論是豚骨還是味噌,醬油還是雞湯系湯頭,對台灣人而言,味道還是偏重了(就是鹹啦)。
接著嚐嚐配料:叉燒肉軟嫩,筍乾很厚實也滷得夠味;半顆半熟蛋,蛋黃的色澤讓人一看就食指大動。咬一口,無論口感和味道都是水準以上。我依照老闆的建議,先品嘗了幾口原味湯頭後,再加入一點ゆず(柚子皮),讓湯頭在清甜之餘又多了一點清爽的酸味與香氣,餘韻綿綿,是一種驚艷,令人回味。
黑醬油雖然如預期中的偏鹹,但仍然在可接受的範圍內。這次點了午間套餐,套餐就是麵加飯。一向都選とろろご飯(山藥泥飯),把滑溜細膩的山藥泥與海苔醬、米飯攪拌後、加入一點醋一起滑入口中,哇!真的好順口好好吃喔。另外,每個座位區有一罐新鮮的昆布刨絲,可以自行酌量加入拉麵裡,和山藥泥飯也很對味。
這是一家小小的(店內十人即滿座),卻非常厲害的拉麵店。
天天有拉麵
天天有拉麵對我來說已經像是老朋友般的存在(有興趣者請翻閱《MJ交換週記p.72》)。位於一乘寺的本店,開店至今四十多年,算是老字號的拉麵店。本店的店門看板(黃色的)與拉麵口味,都和其他我常去的天天有拉麵店(招牌是紅色的)不一樣。本店的老闆說,起初他們只是一間屋台(路邊攤),這樣擺攤的日子過了四年,他的父母覺得帶著當時年幼的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下(無論晴雨、不分夏冬)做生意實在太辛苦,於是頂下一間拉麵店。「原本的拉麵店就叫天天有,所以我們繼續沿用。」於是,天天有慢慢在京都打響了名號。
湯頭是一碗拉麵的靈魂。天天有拉麵的湯頭有個特點,大量使用雞骨和蔬菜熬湯,所以色澤不是白湯而是偏黃。每天大約花16~18個小時熬製湯頭,過程不加入任何的油,單純利用食材本身油脂,讓湯頭嘗起來濃稠香甜卻不油膩。麵條Q彈、叉燒肉厚度適中且柔軟,加上灑滿甘鮮的九条蔥,很順口!讓小鳥胃如我,總能完食。
天天有記錄了我與家人的珍貴用餐回憶。當我的父母親於盛夏飛來京都看我時,我們在這裡吃麵;當我妹妹帶著兩個女兒利用寒假來京都玩時,我也帶她們來這裡吃麵。距離寒假已經三個月過去了,目前就讀小學三年級的外甥女Sunny還一直念念不忘,直說那個下雨的冬夜,我們一起吃的那碗拉麵真好吃,下次來京都還要吃。
#如欲看更多關於天天有拉麵,請翻閱我的第一本書《MJ交換週記》春季篇。
Mandy開場白
Mandy,高雄人,從事媒體工作超過15年。定居京都後轉為研究日本飲食文化超過10年,並曾任職和菓子老舖與五星級飯店。現為自由作家。
於2021年獲得「日本京都梅小路」攝影比賽第二名。 著有:《京都深度私旅:在地人的私訪路線X有故事的口袋名單》、《極上京都:33間寺院神社X甘味物語》、《MJ交換週記:京都X台南的100個美好生活》
若您尋求合作,包括日本專題採訪、聯盟行銷等,請來信itsenl@gmail.com。謝謝。
於2021年獲得「日本京都梅小路」攝影比賽第二名。 著有:《京都深度私旅:在地人的私訪路線X有故事的口袋名單》、《極上京都:33間寺院神社X甘味物語》、《MJ交換週記:京都X台南的100個美好生活》
若您尋求合作,包括日本專題採訪、聯盟行銷等,請來信itsenl@gmail.com。謝謝。
- May 02 Sat 2015 21:32
京都人愛吃的拉麺(上篇)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