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和我一樣,對於頂尖侍酒師比賽的「盲飲測驗」,參賽者的神乎其技目瞪口呆?他們的感官竟是如此的敏銳!!但不免又有一點懷疑?把鼻子塞進葡萄酒杯數十秒,侍酒師就能用香氣先評斷出是來自新世界(歐洲以外的產區)還是舊世界的酒?接下來還能準確說出葡萄品種、釀造年份以及來自何處(哪個葡萄園),太不可思議了吧。看完這本《侍酒之人》,我的最大收穫,是開始認真看待(加強)自己的嗅覺感官,並且明白了,提升味覺就是提升生活的真諦。
侍酒之人  

淡金色,彎液面有一點邊緣色帶,有金色與綠色光斑。清澈透亮,沒有氣體或沈澱物,黏稠度中等偏高。

成熟的梨子和桃子糖果。淡淡的糖漬味。淡淡的干邑橙酒氣味。金銀花。百合花。奶油糖。些許龍蒿與羅勒氣味。香草與烘焙香料的味道,應該是用了新的波爾多桶。
這是書中一段描寫侍酒師光是觀察顏色以及嗅聞,就說出這一串華麗的辭藻。最後這位是酒師說出最後結論:
二〇一一的維歐尼耶,法國隆河河谷,北隆河,恭得里奧。
解析:維歐尼耶是一種帶著花香、香氣濃郁的葡萄。法國北隆河有一個名叫恭得里奧的法定產區。年份是二〇一二年。還有,這瓶是白酒。關於白酒的顏色的形容詞,有淡金色、黃色、檸檬色、稻草色、琥珀色。(總之不是「白」色)

大仲馬說「葡萄酒是餐桌上的智慧」。《侍酒之人》的作者Bianca Bosker是科技記者出身,因緣際會對侍酒師大賽充滿好奇,秉持著記者實事求是的精神,加上原本抱著懷疑甚至輕蔑的態度:這些人(侍酒師)不過是在胡謅吧?Bianca Bosker不惜把工作辭了,一頭栽進葡萄酒的大千世界,想方設法接近(認識)侍酒師、嗅覺大師、感官科學家、收藏家、酒商......多頭並進,專心一意了解葡萄酒,進而成為侍酒師。從疑酒之人到識酒(侍酒)之人。她把這段過程寫成了這本書,真是太好看的一本報導文學,而且深深引起我的共鳴。
加州機場連鎖酒吧「Vino Volo」  

大學畢業後,我也曾經是記者(主修大眾傳播,在電視台、廣播電台工作過數年),後來年紀大了些(30+)才因緣際會落腳京都,一開始除了學日文,還真的不知道要做(能夠做)什麼工作,即使自己精通英文,母語是中文。後來接觸了和菓子,接著從這裡為「基地」不斷延伸出去,學習了茶道,認識了花道、書道,同時複習了歷史,不斷的品嚐一家家的和菓子,不斷的看書自學,最後寫成了第二本書《極上京都:33間寺院神社X甘味物語》(點擊購買電子書去)。出書之後(又過了兩年),才在沒有公開招募的情況下,自投履歷也順利通過面試,進入了最心儀的京菓子老舖「龜屋良長」工作。當初的初心(目的)是「驗證」這些年來的自學成果,並藉機就近觀察、學習和菓子職人的「神技」。

回頭再來看這本書的第八個章節「十誡」當中提出的重要觀點:我們從小就被教導過認識顏色(視覺),認識聲音(聽覺),但幾乎沒有認識氣味(嗅覺)的課程或經驗。下次,當你品嚐食物或葡萄酒或清酒還是咖啡時,是不是可以用更精準的詞彙,比如「我聞到香料的味道,是丁香(或香草或黑胡椒...)」「有果酸的香氣,是黑櫻桃」,來代替「芬芳、明亮、高雅的香氣」這類比較模糊的說法?
同樣的,我希望下次當自己品嚐一瓶日本酒,比如純米酒或是純米吟釀時,是不是能用更精準的詞彙來形容?或者,同時搭配迷人的比喻和詩意的描述?
富翁純米酒  

最後來看看優秀的品酒人(侍酒師)要有哪些「犧牲」。為了保持味蕾敏銳,侍酒師的生活中要隔離所有會讓味覺與嗅覺干擾的訊號。有人戒斷咖啡、有人戒斷辣椒洋蔥大蒜等重口味食物、有人不用牙膏刷牙、有一整年不喝比微溫更燙的液體。更不要說戒除香水、有香味的沐浴乳洗髮精洗衣精了。除了上班時間,侍酒師的生活全部用來品酒、評酒以及思考與酒有關的所任何事。想想自己,可曾為了學習什麼或達成什麼目標而割捨過什麼?


延伸閱讀
我讀直木大賞&本屋大賞雙料冠軍小說《蜜蜂與遠雷》
好的電視節目讓你增廣見聞:《ガイアの夜明け》

©All rights reserved
轉載本站圖文請註明出處,商業轉載請與本人聯繫。嚴禁複製文字、下載圖片、修圖與去浮水印再發表。請勿侵犯著作權,謝謝。


arrow
arrow

    mandyit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