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七日七夕。至今依舊記得移居京都的第一個七夕(明治維新過後日本人過的是西曆七夕),當時看到街頭巷尾家家戶戶、飯店大廳、店家、超市以及各個神社都架起笹(許願竹),甚至警察局與消防隊門口也有,上面吊滿了寫著各種心願的紙條,日本的七夕原來不只與愛情,我感到好奇之餘也有點不解。不解的是:採用陽曆七夕,多半逢梅雨季節的尾巴,看得到夏季大三角(牛郎星、織女星與天津四)的天文景觀嗎?不過,京都不愧是守護傳統的千年古都,到了陰曆七月七日前後那幾天,還會熱鬧且盛大舉行「京の七夕」相關活動,其中最知名的活動會場是「堀川」與「鴨川」。
一樣是關於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,但是日本人自有一套過七夕的儀式。七、八世紀時,把源於中國古代的淒美傳說,與日本固有的各種織女傳說結合,變成一種宮廷的例行儀式。到了現代,大約在陽曆七月七日前十天起,各大神社、寺院、超市、百貨公司與旅宿業者...等等,會準備短冊(五種顏色的長形紙條)供大家書寫心願,寫好後就綁到笹上(笹,日語讀音sasa,有竹葉的矮竹,姑且稱它為許願竹吧);另外,許願竹上還會吊掛各式摺紙,像是星星、夏季的水果:西瓜還有一圈圈的輪飾...等等。對我來說,每年七月初走在京都的大街小巷,看到這些大大小小的許願竹,以及換上浴衣(夏季版和服)的年輕女孩們,是一種浪漫又美麗的夏日情調。
還有,說出來不怕被擅長日文的讀者笑,當年我學日文時,怎麼樣都記不住七夕的讀音:たなばた(tanabata),覺得好拗口。心裡直嘀咕:怎麼不是nana(七)seki(夕)?
後來日語老師告訴我,語源是來自織女織布用的棚機,織布機的日語讀音正是たなばた。喜歡聽故事的我,這才恍然大悟且記住不忘了。
延伸閱讀:七夕,吃素麵許願
**特別聲明:轉載本站圖文請註明出處,嚴禁擅自修圖後製、截圖、去浮水印再發表。請勿侵犯著作權,謝謝。
Mandy開場白
Mandy,台灣高雄人,目前定居京都。曾任職於和菓子老舖與飯店,後來認清斜槓甜點師與廚師之路太崎嶇。現為自由接案作家。
得獎經驗:「日本京都梅小路」攝影比賽第二名。
著有:《京都深度私旅:在地人的私訪路線X有故事的口袋名單》、《極上京都:33間寺院神社X甘味物語》、《MJ交換週記:京都X台南的100個美好生活》
有意合作者請來信itsenl@gmail.com。謝謝。
得獎經驗:「日本京都梅小路」攝影比賽第二名。
著有:《京都深度私旅:在地人的私訪路線X有故事的口袋名單》、《極上京都:33間寺院神社X甘味物語》、《MJ交換週記:京都X台南的100個美好生活》
有意合作者請來信itsenl@gmail.com。謝謝。
- Jul 03 Fri 2015 12:49
京の七夕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